Search


寫功課拖拖拉拉,不一定是注意力缺失,要先評估孩童基本能力,再來看看跟習慣及環境有無相關: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寫功課拖拖拉拉,不一定是注意力缺失,要先評估孩童基本能力,再來看看跟習慣及環境有無相關:

1.智能:大腦認知功能相關能力,包括邏輯、空間概念、算術等。

2.視力及閱讀能力:弱視、近視等視力問題,另外有孩童「看、讀字」特別吃力:眼睛看物體沒問題,但閱讀文字時,大腦要將眼睛看到的文字「解讀」出來,過程產生問題,造成效率不高。

3.書寫能力:包括握力、持筆、手部肌肉運動、協調功能。有的孩子肌肉運動沒問題,但持筆過度用力、手痠、手臂姿勢過度費力,需要多次休息,間接造成寫字拖延時間。

4.寫作業的書桌椅:有些家庭沒準備合適高度的書桌椅,孩子在過高餐桌寫功課,增加肩頸負擔、容易肌肉痠痛、無法端正坐姿寫字。在過矮的茶几旁盤坐在地寫字、或在沙發上靠著扶手寫作業,都面臨類似問題。

5.寫作業的情境:孩子待在書房寫作業,家長在客廳看電視,看到精彩處哈哈大笑。孩子受影響,心猿意馬,跟著藉故上廁所、開冰箱、東摸西摸,無法專心。

6.書桌旁太多玩具:孩子即使有書桌,旁邊書架上擺滿玩具,孩子眼睛不時瞄一下,腦海想像沉浸在玩具世界,影響寫作業的注意力。

7.坐息安排不恰當:孩子洗完澡、吃完飯才寫作業,全身放鬆、昏昏欲睡。卡通看過了、玩具也收起來了,剩下只有寫作業,當然興趣缺缺。偏偏九點已到,作業才寫不到一半,該怎麼辦?

以上各種情境假設,是為了從孩童角度分析問題,避免直接歸咎孩子「不專心」、「不認真」。利用這種多元化及彈性思考,從細節推敲,發現並且面對真正問題。


本文節錄自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
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